查看原文
其他

生态村是什么?在生态村住了30年,全球生态村联盟CEO女神Kosha告诉你

Ding Lilac 有机会网 2022-06-08

转眼间,第一周生态村构建(EDE)工作坊在大家欢歌笑语的庆祝中结束了。回想起来,体验到的非常丰富,远超想象。




知道生态村的概念有段时间了,在这一年多我从文章中学习相关内容,也走访了印度曙光村。前段时间在香格里拉“见与行”暑期学校时,我分享了自由的生活方式,提到生态村的概念,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探讨。人们对此的好奇和热情,让我想更详细的了解生态村理论,于是参加了这四周的课程。


生态村构建分为四个维度,第一周由Kosha Joubert,全球生态村联盟CEO主讲社群维度。生态村由人组成,两人及以上形成社群,所以社群的构建对于生态村非常重要,奠定了基础。在社会中我们因为各种目的相聚,形成许多团体。以往都是自发地在团体中行动,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社群可以有意识地构建。社群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:伪社群→ 混乱→ 空无→ 真实社群。如同人类进化一样,社群发展也是螺旋上升的。社群在一次次经历冲突又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成长,变得愈加成熟有韧性。


社群构建。本文摄影 / 视频:朱愚


冲突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事物。在人类历史上,国家、民族、宗教间的战争不胜枚举。我从美国回到国内生活后,最大的感觉是生活中的冲突变多了。当观念、做法不同时,人们会相互争吵和指责,暴力地解决。当冲突没有被恰当处理时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。尤其在我们中国文化中,不太习惯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感受。长久被忽视的观点和冲突如同一个定时炸弹,成为生态村瓦解的一个主要原因。如果想要生态村持久运转,它需要变成一个表达真实感受,拥抱不同意见的地方,方法是透明沟通和非暴力沟通。


非暴力沟通分为四步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。举个例子,有天大家在吃西瓜,有位同学吃完后远远地把西瓜皮扔进垃圾桶,溅到了站在旁边的我,一瞬间我感到很生气。后来又有类似的事情,但我都没好意思说出来,这种情绪一直压在心上,每次看到这个同学,我会感觉不舒服。学了非暴力沟通后,我决定以开放的心态沟通。于是按照步骤讲了经过和我当时觉得不被尊重的感受,请求同学多换位思考,在生活小事上照顾别人的感受,并聆听他的想法。结果出乎意料,他说很长时间以来他对于别人的感受是麻木的,因此造成不少误解,最近他在反思练习这一点,谢谢我的反馈。当我发现他不是针对我有意那么做时,我的不舒服被理解代替了。而且听到他被误解,我感到心痛和同情。后来他分享了更多人生经历,我们有了一次温暖的对话。


小组讨论


有一句经典的话:每个指责的背后都是需求。让我们产生感受的不是对方的行为,而是我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。当我们只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别人,难免产生评判。每当我以和平的方式沟通,积极地用语言请求真正希望他人做的,代替指责不想让他人做的。也邀请对方讲出TA为什么那样做,往往发现事实和我想象的不一样,因此深深的理解对方。当我们愿意相互理解、接受多样性,不强求一致时,反而容易双赢,这便是老子所言“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”吧。每天早上,我们都以朗读学习《道德经》开始一天的课程。Kosha与一些外国生态村建设者非常推崇清静自然的道家思想。与本地文化语境紧密相连的生态村呈现生命力,道是中国生态村的一条可行之路。


戏剧性的是,刚学完处理冲突与团队引导,两位同学便在课上发生了一次冲突,标志着我们从“伪社群”进入“混乱”,我们因此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反思机会。近两个小时中,Kosha作为协作者引导两位讲出自己的感受、需要、请求,在此过程中不同视角和观点轮番呈现,是设计不来的精彩。其中一位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极大蜕变。


Kosha女神


第一周从社群构建开始,它无处不在,我们可以实操所学到的。观察自己所在的社群如何变化是件很有趣的事情。我看到大家从陌生到熟悉,一些比较强硬的同学慢慢变柔软,笑容越来越多,心在打开。我认为生态领域的工作者很有必要学习内心成长。我们做了许多外在工作去疗愈环境,对于内心世界,我们又有多少觉察呢?我们如何对待自己,就如何对待他人和世界。当学习接纳与爱自己,少去责怪和惩罚自己的时候,自然对他人多了慈悲与包容。


有的同学提出,在社会中出于礼貌,我们习惯隐藏内心,答应很多本不想做的事情。Kosha解释道,在生态社区中人们经常相处,更加紧密。如果经常言不由衷,为了面子答应别人却心里不愿意,不去行动,别人会感觉到,因此造成隔阂。不真实的状态不利于关系的成长。通常我们认为拒绝别人等于切断人与人之间的连结,所以不好意思说不。其实不然,当我们内外不一的时候,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够尊重。如何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同时保持连结是一门艺术,关键在于换位思考,内心仍在乎对方。


周末活动:探访周边生态社区


我不仅是学员,也是课程的志愿者,承担翻译工作。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口译,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为团队贡献力量。在第一天的志愿者会议上,我见到一种特别的方式——会议的每个流程和每人的发言时间都有计时,做时间管理,珍惜大家投入的精力。并且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,尽量兼顾所有人的意见。会议结束时所有人拉手站成一圈,陈述对自己志愿工作的理解和承诺,那时我被一体和相互支持的感觉打动。


这一周有非常多互动参与式的小组讨论、游戏环节,时间过得很快,不觉得理论枯燥。我们的课堂也被搬到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“2018都江堰国际论坛”,在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听取国内外嘉宾的精彩分享。从国际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,到成都西安路小学如何践行生态环境教育,让我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同仁更多了解。Kosha写过一本书《生态村——疗愈地球的1001种方式》。生态社区是一个整体,不同社区间却因地制宜,千差万别。我想,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也有1001种工作方式,因人而异,联合起来。


生态人的出行方式


生态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新概念。生态村构建课程又称可持续生活教育,它是一种整全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教育,不只为了构建一个生态村。我之前学习的朴门永续设计、非暴力沟通、灵性等都涵盖在课程内容中,这很大程度上帮助我理解课程,有如鱼得水的感觉。


生态村课程吸收了一些文化中的精华,面向未来。认同这些内容的人会喜欢这门课,受益匪浅。这次的大部分学员之前对可持续领域和有机生活有所了解,不少正在实践。我们因共同的愿景相聚,课程仍开放报名,接下来的三周还会有哪些收获呢?一起期待吧!



延伸阅读





有机会长期招募作者


欢迎给我们来稿,稿件可发至:

post@yogeev.com 

我们关注有机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但不限于食物、自然、教育、文化、艺术和旅行等。我们关心大中华区本地的实践者、探索者、消费者和引路人在做的事。无论是大企业、还是小作坊,无论是团体、还是个人,只要所做的事有利生态、环境、社区和个人,我们都将予以报道。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进来,共同丰富有机生活的内涵!




点击原文,体验有机会甄选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